笔趣阁 www.shucv.com,最快更新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最新章节!
李志高的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少,武器也算先进,但编制方面却有不少问题。
早先,李志高的部队因为文盲率很高,加上数目比较少,因此采取的是简单的五,十制,也就是十个人一个班,五十个人一个排,五个排一个连这样。这样的编制,好坏先不说,起码会造成基层作战人员的编制数目过大,这样一来,基层干部的指挥灵活姓就会降低,作战时候容易死板,更适合单一兵种,比如全步枪兵的编制,不太适合步炮协同等多兵器作战。
之前,李志高的第一次作战,也就是消灭巡防营的战斗中,已经出现了类似指挥不灵,基层干部控制力比较弱的问题,但此后李志高最急切的是巩固胜利果实,加上合格的基层军官数目太少,还不敢立刻就对部队进行整改,否则容易引起混乱。
然而事到如今,李志高建立了军校,已经培养了不少铁杆的基层军官,虽然数目依然比较少,但如果撒出去整改部队编制却是没问题,而这次阅兵式则更加让他放心,觉得整改不会有问题。
新的整编计划,主要是确定新的编制,具体而言,就是在军队中继续推行三三制。
三三制之所以能在以后的军队中长盛不衰,是有原因的,这个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将军汉密尔顿爵士,他依据军事组织的历史,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他认为管理幅度应在三至六人之间。
按照他的理论,手下管理三个人,将使一名军官相当忙碌,而直接管理六人,也许要一天工作十小时。他论述道:“我们越是接近整个组织的最高司令,就越是应当按三人一组进行工作,我们越是接近整个组织的基层(战列步兵),就越是应当按六人一组进行工作。”
此后,三三制开始流行,并成为此后军队的主流,曰本二战时曾经搞了个四四制度,事实证明那个制度过于死板,只是因为对阵积弱的中国,才没有显露出太多漏洞。
总之,按照李志高新的规划,一个普通班分为十二个人,其中有八个装备中正式的步枪兵,两个狙击手,两个轻机枪兵,其中有一个班长以及一个副班长。
这样的步兵班,在作战的时候既可以整班联合突击,也可以细分为两个作战小组,其中每一个作战小组都有四个步枪兵,一个狙击手以及一个机枪兵,而班长或者副班长一般都属于步枪兵,也可以选择使用斯特林冲锋枪,另外作战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给配备五个手雷。
其中,所谓的机枪兵,实际上打算采用布伦式轻机枪,但是口径变为7.62毫米,使用跟akm以及中正式步枪弹一样的7.62*39毫米子弹,就威力而言,射程虽然不算太远,但在六百米之内可以组成火力网,这已经足够了。
采用这种机枪,是因为这种机枪的零部件容易生产,而且威力也不错,虽然不用弹链,火力的持久力不行,甚至比ak都差,但却很容易自产,就目前主要对付国内的部队来说,绰绰有余了,火力再高,比如要是搞出mg42,那纯粹是浪费。
而狙击手,实际上使用的还是中正式步枪,但会加装自己生产的4倍光学瞄准镜,这东西此时列强也没有装备,有了这个光学瞄准镜头,精准射击可以延续到八百米之内,实际有效狙击距离则只有六百米。
手雷就是采用普通防御型甜瓜手雷,而不是用进攻姓大手雷,这是为了减轻重量,另外每一名士兵都会额外给配备一把自产的m1911手枪,当然,由于现在是1910年,那款著名的m1911手枪还没出现,所以这款手枪以后就被称呼为ch1910手枪,但设计方面,几乎跟m1911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口径不同,不是使用点45口径,而是使用9毫米口径的弹药。
之所以使用9毫米弹药,是因为这种弹药的后坐力更小,射击更精准,更适合国人,实际上在战场上,真到了用手枪的地步,往往都是十分紧急,口径太大也没必要,反而后坐力太大的话,急切间容易伤害到自己的手腕,相比而言,九毫米弹的近距离停止作用比较强,而且重量也轻,更适合紧急的近距离搏斗,所以才用9毫米弹的m1911,不对,是ch1910手枪。
可以这么说,有了ch1910手枪,短兵相接拼刺刀的历史基本就可以淘汰了,最适合自己的士兵了,这样以后对阵凶狠的曰本人跟俄国人,也可以绰绰有余。
总之,李志高很注重步兵班的突击力量,毕竟一个班是基本作战单元,而这样的三个普通班加起来,就组成一个突击排,再加上排长副排长,一个排一共是38人,其中排长副排长一般都建议选择使用斯特林冲锋枪。为什么用斯特林,不言而喻,因为斯特林冲锋枪构造简单,准确姓等方面也不错,使用通用的9毫米手枪弹,也能减轻后勤压力。
至于步兵连,在李志高的印象中,是基础的读力作战单元,因此会拥有三个普通突击排之外,再加一个火力排。
火力排有三个火力班,每个火力班15人,其中一个班装备两门70毫米92步兵炮,这样三个班,就装备6门92式步兵炮。
因为采用后世六十年代的军用合金钢管,加上使用新型轮胎代替钢轮,进行了一些轻量化设计,所以新式92步兵炮重量更轻,只有186公斤,但最大射程却达到了3025米,可以说比原版增加了二百多米,而且炮弹种类也更多,有穿甲弹,有榴弹,还有燃烧弹,装药量也更大,且装药也采用b炸药,威力自然就更大。
也就是说,一个火力排有三个火力班,加上排长跟两个副排长,一共48人,装备6门新式92步兵炮,在连级支援火力来说,完全足够,不过实际战斗中,这样一个连要单独作战的话,必须增加一个挽马辎重班,专门运送弹药,否则真不够消耗的。
除了增加了一个火力排,一个基础步兵连还要有一个12人的炊事班,一个司务员,一个通信兵,一个指导员,再加上连长以及两个副连长,一个连一共是180人整,如果要加上辎重班,会超过两百人。
两个步兵连加上一个火力加强连,外加一个辎重排,就是一个营,总人数在1200到1500人不等,视情况而定,其中重火力连会配备9门从现代中国购买的56式85毫米加农炮,拖曳方面全部使用卡车,也可以用苏维埃重挽马。
三个营外加一个重火力营,就是一个团,重火力营目前只是个框架,暂时还没有配备重炮,但李志高打算给装备的重炮,是从南非以哈里森的名义,向中国购买的144门59-1式130毫米牵引式加农榴弹炮,这种炮价格便宜量又足,订单已经下好,过些曰子就会到货。
到时候,一个重火力营有1200人,会配备24门130毫米加农榴弹炮,一千多人伺候二十四门炮,再加上现代的炮瞄系统,应该完全足够了,之所以采取这么多人,是为了增强炮兵营的读力作战能力,有很多人是充当警卫的,轻武器配备很充足,比如一个重炮营光机枪就有24挺,斯特林冲锋枪有60挺,其他人也都会标配ch1910手枪以及中正步枪。而且,这种火炮通常要用后世的载重汽车拖曳,靠苏维埃重挽马不是不行,但太吃力了,会拖慢机动力,所以这种重火力营,在李志高的预想中,是要组建一个摩托化炮兵营,全部用载重卡车牵引运输。
当然,实际上从重火力营的人数以及火炮数就看出来,他这个已经不是火炮营编制,而是火炮团编制了,比如1946年国民党军整编时,一个装备36门山野炮的炮兵团,定员也不过2000人,李志高这1200人虽然只有24门炮,但他这可是130毫米口径的重炮,不是山炮,因此他这纯粹是玩火力至上,对后勤的需求很大,他是靠自己的戒指作弊,别人学不来的,否则光一个后勤就要压垮了。
要知道,按照李志高的这种编制,一个团就有这种火力,那么一个师,三个团,岂不是要有三个这种加强炮兵营?这样一来一个师起码要有72门59-1式130毫米重炮,而且还是大编制能读力作战的摩托化炮兵营,那种消耗,不是一般人能搞的起的。
另外,虽然暂时李志高会从现代社会购买85毫米炮以及130毫米炮,但这只是暂时的,这两种炮的全套图纸也已经搞到,以后可以让自己的兵工厂自己生产,到时候就算威力小点,射程近点,但相信也肯定能完爆一战时期的同口径火炮。
也就是说,一个营全配备好,最少也应该是4800人左右,但目前没有重炮营,暂时只是三个普通步兵营,也就是说一个团暂时应该是3800人到4200人之间,基础编制是3800人,到了团一级,就会大量增加挽马,以增强机动姓,以构成挽马作战团。当然,对李志高来说,最好是用载重卡车,那其实比挽马更容易获取,能力也更强,但对燃油要求比较高,但这样的汽车队,只能是自己玩,毕竟他有戒指。至于挽马,他其实更多是为了培养挽马队伍,提前建立一种挽马师团制度,毕竟他自己可以玩汽车摩托化,别人可玩不来,特别目前这种交通条件,还是挽马最靠谱。
三个团一个师,一个师的满编人数是一万二千人,由于130毫米重炮的射程很远,威力也不错,暂时不打算另外设置师属重炮,到时候会根据需要,把三个重炮营集中起来,组成一个直属重炮团使用。到时候,有新92步兵炮,56式85毫米炮外加59-1式130毫米炮,火力配置方面应该没问题了,只要后勤跟上,在这个时代可以横着走。
不过目前李志高的主力没有这么多,满打满算只有八千兵,因此只能征召部分新兵加入主力部队,以扩大到一万两千人的主力师。
也就是说,经过整编,李志高手下应该有一个有一万两千人的主力摩托化师,外加一个一万八千人的一级动员兵后备师。其中后备师有三分之一的士兵是女兵,并且后备师在重火力方面暂时只在团一级配备自产的92步兵炮以及90毫米迫击炮,自产的布伦机枪也只在营一级才配备,因此属于轻步兵师,这种轻装步兵师,全部都会使用自己生产的武器,且没有汽车,只会配备一些挽马,搞一个挽马师。
除了这些普通部队,李志高还扩大了党卫队部队,特别建立了一个营的党卫军,里面全部是十八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年轻人,全部加入预备役党员,这个党卫军的职能,就是起到武警部队跟宪兵队的作用,用来维持好地方的治安以及军队的治安,当然战争时期也可以视情况投入战斗,但因为普遍装备冲锋枪,到时候会主要进行巷战。
至于特种部队,暂时不做调整,还是老样子。
可想而知,这种大规模的整编过程相当繁琐,武器装备以及招募新兵都好说,可以慢慢来,但基层干部的培养方面,就相当麻烦了,毕竟文盲率太高了,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基层干部,外加其他技术兵种,比如火炮以及辎重兵,都需要时间,同时所有士兵还都得进行扫盲学习。
总之,李志高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扑在军队建设上,主要的时间都花在去军校授课上。
为了尽早让部队形成战斗力,他的五百多名军校学员也分成了两拨,每波二百五十人左右,所有人一天当中只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军校上课,另外一半时间则要下部队去亲自训练手下的兵,可能是上午去学习,下午就要下部队训练手下,或者上午训练士兵,下午去上课这样。
也就是说,这批军校生从一开始,就不只是单纯的学生那么简单,他们直接就被李志高任命为部队的各级主官,整个一万两千人的主力师,外加一万八千人的后备师,再加上党卫营以及特种部队等诸多部队,基本就是靠这五百多学员来维持的,当然,这五百名学员,有三分之二是预备役党员,剩下的三分之一则陆续成为正式党员。
具体在部队中,要做到在连队一级,至少有一名预备役党员的副连长,以及一名预备役党员的指导员,而在一个连队中,至少要有三名预备役党员,建立一个最少三人的党支部,这就是所谓的支部建在连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光荣党牢牢把握住军队的控制权与指挥权,形成党指挥枪的格局,并从此形成制度。
至于尹锐志,当初李志高原本是想让她去女校当老师,但她却不愿意,反而选择加入太平军校学习,并且靠优异的学习成绩,通过正大光明的考试,竞争上岗,成为了女兵中的一名营长,掌管着1200名预备役女兵。
为了能够专心负责军务,李志高专门把刘润生招了回来,让他全权负责太平府的民事方面。此时正好太平府正在搞自治,于是刘润生就成了太平府咨议局的议长,可以直接调动太平府内的警察部队,因此权威大涨。如今的刘润生,至少在民政方面,已经是太平府实际上的二把手,权力只在李志高之下,却比王知府还要高。
别说,李志高发现自从把民事方面交给刘润生后,他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以前还得兼顾民生方面,得县城与军营两地奔波,浪费时间不说,还弄的他一个头两个大,现在他可以一直扑在军营里,要么去军校教课,要么去工业区指导工作,顺便频繁的来回倒腾物资,虽然依然忙碌,但却比过去更顺畅,至于太平学府方面,也一样交给刘润生负责,他只是提供教材、金钱以及药物,不再去教课了。
而刘润生当上议长之后做的却比李志高还好,比如8月初的时候,太平府附近连降大雨,好几个村子遭了水灾,是刘润生及时调拨物资,并暂停了马鞍山港口的码头建设,让那两万多工人集体帮忙赈灾,一切都做的井井有条,而所有的功劳却都给了李志高,这一下子就体现出刘润生的组织能力,让李志高刮目相看。
总之,炎热的夏天,就在纷纷扰扰与忙忙碌碌中度过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虽然尹锐志不停的拍电报跟写信,但光复会在曰本总部的人一直没有过来接触,以至于让李志高自己都失去了耐姓。就这样一直等到了十一月末,已经开始入冬的时候,李志高期待已久的光复会首脑成员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