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shucv.com,最快更新重生东汉末年最新章节!
郭斌实在不知道该用书生意气来形容朱符,还是以狂妄自大,恣意妄为来形容他。
在郭斌看来,他既两次表示了愿意在组建新军,进攻林邑国的事情上提供帮助,那么朱符若是识趣,亦或者他真的有天子的密旨,此时就应该拿出来了。郭斌毕竟是二千石的颍川太守,还挂了个破鲜卑中郎将的名头,地位虽及不上朱儁,却实在是权柄极重的地方实力派,更不是他手下随时听命的小兵。除此之外,郭斌南征北战,大大小小战斗几十场,未逢败绩,可谓名震华夏,声播海内。
如今郭斌以如此身份,竟明确表示愿在朱符组建新军,攻略林邑的事情上尽力,那是大大地放低了身份,以国事为重的。若是按照规矩的话,郭斌既然对朱符的行动表示了支持,那么朱符便应该为此事正名了。所谓正名,无外乎天子的诏书或是密旨,有了大义的名分,也是为了下面的人能够毫无顾忌地为己所用。另外,对郭斌透个底,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一是对表示他的尊重,二是安郭斌之心。此时若再有这么大的事情瞒着郭斌,那可就不是谨慎了,而是明明白白地表示信不过他。
既然朱符并未表明他怀有天子密诏,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便是他根本没有密诏,此战名不正言不顺,是实实在在的妄启边衅。第二种,则是他虽有密诏却顾忌着没有拿出来,那么原因便只能是郭斌并未完全得到其信任。不过郭斌认为,即便是在第二种情况下,这个朱符也绝不是能成大事的人。因为你既然要干大事情,还顾忌着不敢跟郭斌说出实情,这不叫谨慎,这叫招人恨。你既不能完全相信别人,别人又如何能为你卖命呢?不是说遇到谁都要以心腹相托,至少你得做出一副将对方当做心腹的样子才行啊!人生在世,全靠演技,搞政治的更是如此。你若没有点儿花里胡哨的演技,如何让人给你卖命?
因此,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只能证明朱符的胆大妄为。这种人,相互利用着还好,若要精诚合作,定然要死无葬身之地的。因为这种自以为是之人,便是猪队友的一种,你不知道便会被他害死。
当郭斌等人又听了朱符一番演讲后,方被送出府外。此时,不只是郭斌,便是关羽和张飞二人也觉察出一点不对来了。因此,一回到士府,关羽便对郭斌道:“主公,朱符此人似乎...”
郭斌笑了,缓缓地道:“此人志向虽大,才具却颇不足。这几分书生意气用以监察百官或可胜任,托以军国大事,则必是误国误君。”简单来说,郭斌对朱符的评价也就是四个字,那便是志大才疏。
适才他拉着郭斌几人扯了半晌,除了描绘美好蓝图,便是保证少不了你的好处云云,丝毫未曾谈及具体事务。诸如新军要从何处招募,怎么招募,各兵种要招募多少人,装备怎么分发,粮草怎么运送供给,林邑国中能征召多少士兵,他们对战事的承受力在哪里。甚至大军要走哪条路线,是要走水路还是要走陆路,都一概未提。更不用说准备多少箭矢和攻城器械,派谁做先锋,谁做主帅了。
当郭斌一问到行军的细节,又或者如何立寨,如何行军等事情时,他朱符总能扯到“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上去。总算是加急读过几页《孙子兵法》,否则连这个怕也说不出来吧?
一直在士府的小院子中等着的董杏儿问道:“那此次,是否要与他合作呢?”
郭斌点点头,道:“合作自是要合作的,他虽是个憨人,一片忠君报国、护卫百姓的心思却是好的。此事非为私怨,却全是为了国事。便是没有了朱符临时征召的交州士卒,我伏龙山庄的五十铁卫,亦要闯一闯这所谓的林邑国。”
听了郭斌此言,一旁的黄忠双目中精光闪动。像他这种武功高绝的英雄人物,虽不免因儿女私情在事业上受到拖累,却从没有一个是蝇营狗苟之徒,否则武功也绝练不到这个地步。人分为三六九等,有穷人也有富人,变得富有的途径有很多种,而人穷困的原因却也有内在的统一性。
许多穷人也是起早贪黑,整日里累得腰酸背痛,可还是穷得吃不上饭。他们最缺的不是奋斗的决心,也不是勤奋的习惯,而是成为富人的野心,是成为人上人的格局,是成为成功人士的眼界。
当一个人整日里看到的是某些执法人员驱赶路边摆摊的小商贩时,他所孜孜以求的很可能便是努力学习,考上公务员。其目标虽不是为了欺负穷人,起码不被欺负吧?而当一个人整日里看到的是身边的亲戚朋友通过办工厂、搞实业,成为了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时,其孜孜以求的自也是建工厂,做老板。所以有的地方富裕,是组团富裕,有的人做餐饮业,搞得红红火火,连带着亲戚朋友,乃至村中的同乡,也开始干起了自己的买卖。这就是眼光和格局的不同,产生的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即便是写小说,若是没有一书成神的愿景,便不会在剧情上精密构思,在遣词造句上反复雕琢,自然亦成不了神。拿破仑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也是颇有道理的。
一个人武功达到一定境界之后,其看待世界的眼光也自不同。三国演义中吕布之所以如此嚣张跋扈,不服丁原,不服董卓,不服刘备,连曹操 他也不服气,实在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因为他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他的骄傲是刻在骨子里的。他的这种舍我其谁的自信,并非初生牛犊一般无知的自大,而是建立在世所共知的事实面前,他是天下第一,无可置疑。
黄忠也是相似,所谓一法通万法通,武功练到了这等境界后,眼光自也高了,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流民,你便很难跟他聊民族主义。因此,黄忠听到郭斌一心为公的言语,心中便不由得涌起了知己之情。这让他不由得想起在父子对坐之时,黄叙对他说的话。
他这个儿子虽然自幼体弱,又是不爱说话的性子,却极是聪颖睿智。那晚黄叙对黄忠道:“父亲为了儿子的病情耽误了前程,儿子内心极是不安。”阻住要说话的黄忠,黄叙继续说道:“荆州四战之地,南阳人杰地灵,更是光武帝龙兴之所,世家大族盘踞其间。然其间豪门大户,邓氏、阴氏以外戚而灭;李、吴、贾、岑等国朝初年的大族亦是人才凋零。如今黄巾四起,天下扰攘,各地豪杰奋起,而南阳独无一人可依。日后一旦有事,则不是改换门庭,做个贰臣,便是一番愚忠,最终是人死族灭的下场。”
这一番话说得黄忠陷入沉默,黄叙的话他一向极听得进去的,这一番话中说得也是有理有据。
创立东汉一朝的光武帝刘秀,本是南阳人,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终于成了天下的共主。东汉立国之初,南阳人在朝堂上占有绝对优势,云台二十八将中,南阳籍者十三人。光武帝的开国三公:邓禹为大司徒,李通为司空,吴汉为大司马,皆南阳人。
后来,为了将强中央集权,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掌控,光武帝决定退功臣、进文吏,军功集团皆以列侯奉朝请归家,不再参与朝政,仅有三人例外:即邓禹、李通、贾复,皆南阳人。
然而,即便是祖宗们曾抢下了这么多的好牌,也挡不住不肖子孙的败坏。南阳豪族并无一家成功把士人家族转型成了后汉末年的世家大族。根据冯世明先生在《东汉官僚的地域构成研究》里的统计,朝中南阳籍官吏在光武、明帝、章帝三朝有五十二人,和帝至顺帝为三十八人,桓帝之后为十二人。
黄叙话里的意思是,如今这汉家的江山怕是要发生动乱了,荆州处于四战之地,势必会引起各路人马的争抢。而南阳却未曾出现一个可以统领大伙儿争雄天下,保全南阳的豪门大族。若是一定要效力荆州的话,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为了保全性命而反复改换门庭,做个贰臣;另一个则是对一个统治者尽愚忠,身死族灭。显然,这两种结局,都不是太理想。
黄叙所没有说的是,南阳作为帝乡,经济极为发达,政治地位也很特殊。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迁不轨之民于南阳”,而这些所谓的“不轨之民”,便是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因为在刚刚建立的秦朝眼中,最危险的便是当初六国的遗老遗少们,这些富豪们无不与六国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些人有钱,有文化、有见识,是最应该提防的人。而重农抑商的国策,则导致商人和手工业者也被纳入“不轨之民”的范围之中。
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南阳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冶铁业极为发达,成为天下有名的冶铁业中心之一。所以,到了这东汉末年,发达的经济、富裕的豪族、产量极高的冶铁业,都成为吸引各方豪雄攻略南阳的吸铁石,南阳的混乱自也在意料之中了。
不过,包括郭斌在内,众人一路上都没有瞧出来这个病恹恹地没有精神,话又极少的少年,眼光竟是如此锐利,见识也是如此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