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平生好作帝王师(2)

布丁熊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hucv.com,最快更新国士最新章节!

    “冒顿在东边找到了自己的军队之后,随即整顿军队向西边反攻。www.tsxsw.COM这时候大月氏却出了岔子,他的大王和副王不和,副王径自带走了一部分人马。于是两军在匈奴故地的鄂嫩河边大战了三天三夜。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刻,冒顿抽出一支鸣镝朝着大月氏王射了过去,他的部下如同一股洪流般冲向大月氏王,大月氏王看见敌人来势凶猛,不由自主的害怕起来,转身策马逃出了战场。大月氏军于是大败,兵马四处逃散。大月氏王逃到半路上被亲兵所杀,脑袋被送给了冒顿单于。单于果然实践了他的誓言,将大月氏王的头盖骨做成了酒碗,报了当年被偷袭的耻辱。”

    忽必烈大声叫好,说道:“在战败之余还能够保持旺盛的复仇意志,并且整顿人马再战,亲手将仇敌送上绝路,天下间没有比这更痛快的事情了,我想我如果生在冒顿单于的年代,一定会跟他成为一同生死的好朋友。”

    郝经微笑不做评价,只是接着说道:“那大月氏吃了一顿好打,这才晓得害怕。在副王的带领下,全族向更西的西边逃跑,匈奴至此完全统一了草原,然后发兵将北边的各个部落全都讨平,向南征服了居住在今日河东、陕甘一带的白羊部和楼烦部,将一个小小的匈奴部,发展成为拥有疆域数千里、控弦之士三十多万的超强草原帝国。”

    “这冒顿单于果然是我族上古的真英雄,”忽必烈自豪的说道:“可是究竟不如铁木真汗,铁木真汗是草原上更古未有的天纵奇才,以小小一个乞颜部,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纵横万里,横扫八荒。先后攻灭六十多个国家。以单于国兵势之胜,没有如今日这般的。”

    他又问道:“那冒顿单于后来又干了些什么大事?”

    郝经说道:“再后来,冒顿单于尽起国中四十万铁骑,南下攻打中原。那时候正当秦国覆灭,刘邦赢了楚汉之争,建立了汉朝。刘邦不知道冒顿单于厉害,率领甲士三十万仓促迎击。结果在白登山被四十万铁骑团团包围,几乎不能得脱。后来还是汉朝皇后吕雉用了陈平的计谋,贿赂了冒顿单于的阏氏,让她从中斡旋。冒顿单于见汉兵也守卫的严密,一时攻打不下。只能稍微退兵,刘邦这才让士兵张弓举箭慢慢后撤,逃得了性命。后来刘邦识得了冒顿单于的威严,不但以宗室公主嫁给单于以示友好,每年更贡赋大批布帛、金银和粮食等物资,更与单于约为兄弟。”

    忽必烈不解道:“这就是冒顿单于的不是了,等待敌人突围的时候,应该以精兵突骑不断骚扰,等待敌人的阵势出现崩溃迹象的时候,再以铁甲骑兵鼓勇突入,敌人必然崩溃,那个叫刘邦的大汗就可抓到,中原的土地也都是冒顿单于的了。”

    郝经是当时北边所谓大儒之一,若说讲经论史在北方没有多少读书人能胜过他,但是对于兵法他就只能知道一点点皮毛了。他只能尴尬的笑笑,企图以此掩饰过去。

    宋义长站在一旁听着他们踢里秃噜的一阵蒙古话,也不知道两人到底谈的是些什么内容。这时候见郝经犯了难,悄悄问郝经道:“大王出了什么题目难倒了您?”

    郝经无奈,只有将忽必烈说的话粗略的翻译了一边。

    “这问题简单的很。”宋义长说道:“皆因那时候的汉人刚刚经历过激烈的内战,悍勇之风犹存,而那时候的匈奴骑士,不但没有铁甲,甚至连马镫都没有,即使突入汉兵阵中,也只能陷入和汉人步兵的肉搏战中,两军角斗,谁胜谁负还未可知呢。如果冒顿单于如成吉思汗一样有三万装备铁甲和马镫的突击骑兵的话,或许也能生擒刘邦,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吧。”

    “不过就匈奴当时的实力来说,冒顿的确已经将这场战争打出了最佳的局面。”

    忽必烈听了郝经的翻译,信服的拍拍宋义长的肩膀:“宋,你说的很对,今日的单于国,不但有这样好的铁甲骑兵,有擅长攻城的汉人步兵,还有各种各样的攻城器械,我们可以,我们也应该创造出比冒顿单于更加辉煌的伟业。”

    他手往上指,高声说道:“长生天可以看见,我忽必烈必将夺取蒙古大汗之位,带着最勇悍能战的蒙古人,以及你和郝经这样聪明有办法的臣子,去建立史上从未有过的强大国家!”

    郝经兴奋的翻译完这些豪言壮语,对宋义长说道:“今日的北地兵威,远胜前代,忽必烈大王必然成为比唐宗宋祖伟大千万倍的史上从未有过的帝王,让我来做萧何,你来做张良吧!”

    宋义长赶紧逊谢了几句,心中偷偷笑了起来,萧何是当年刘邦的同乡故旧,论起在沛县帮中的地位甚至比刘邦还高,也正因为这样,刘邦才愿意把后方整个交给萧何管理。以蒙古人对待异族的态度,郝经别说做萧何,只怕陈平也做不上,能做的,充其量是个郦食其罢了。

    而他自己,又能在蒙古帝国中得到什么样的地位呢?

    宋义长在北边被贵人青眼,春风得意的事情,这个时候白翊杰一点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这个老同学行事诡异飘忽,谁也捉摸不透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当宋义长在大冶县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的时候,他只能等着宋义长主动跟自己联系。

    白翊杰的任务很多,虽然军中的参议官的角色,原本只是作为幕府的主要智囊为大将提供可以参考的意见而已,但作为郑云鸣的幕僚的任务比别人要多出许多。

    郑云鸣的职位本身就不少,除了荆鄂副都统之外,郑云鸣还兼任着南漳县县令、京湖提举常平仓。除此之外,还要协助制置使赵葵处理军务。以及应付来自京湖诸豪强的各种需求。

    没有人能够单独面对如此之多的政务,古来每个所谓精通事务的名臣大将背后,一定站着一群办事利落、足智多谋的幕僚团。

    唐宋时期政务清减,方面大臣和大将们通常只需要几个人到十几个人不等的幕僚。等到了数百年后,藩镇大员们都拥有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的超级幕僚团队,用来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甚至有些特别喜爱招揽人才的大臣身边的师爷多至上千位的,正可谓是“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了”了。

    按照常例,郑云鸣身边至少也得有数十人来为他分担同时来自治政系统、军务系统和经济系统三方面职责带来的繁重事务,但郑云鸣的幕府却清寡的有些寒酸了,目前仅仅只有参议官二名,一个人是年岁与郑云鸣差不多、还在礼部的记录上有劣迹的污点书生白翊杰,一个人是诗名在外办事却没有多少实绩、在幕府游宦多年也没转职为正式官员的刘克庄,还有协助署理军务一人毕资伦,这三个人就是荆湖副都统府中的全部智囊团。

    这种状况是由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形成的:在内心来说,郑云鸣不太愿意添置无能的人来充实自己的幕府,因为得力将领的幕僚获得功绩的机会非常高,尤其是郑云鸣驻守襄阳,正当和蒙古人对敌的最前线,一旦开战,只要活下来这些幕僚无疑都会在枢密院和吏部累积大量功绩,将来转赠官职或是调任地方有力职位的机会几乎是十成十。如果不加仔细甄别随意招人进入幕府,将来可能就会让庸人进入地方上关键的职位,若是转到别的地方任职还算好,若是留在京湖继续当官,未免是郑云鸣自己给自己添堵。

    另外一方面,即使郑云鸣真的需要一些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来协助自己,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事情。宋蒙正式开战已经一年时间,稍有理智且爱护生命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来边区当官,若是被国家正式委任官职也就罢了。如果仅仅是当别人的幕僚,这种即没有荣光又冒着生命危险的事情,绝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敬谢不敏的。

    即使少数有野心想在乱世里创出一番功绩的人,大部分也看不上都统一级的武职幕府,都挣着到各地制置使的幕府中任职,江湖上甚至传出了“宁为制司一狗,莫做戎司卧龙”的谚语来。不光是郑云鸣,各地大将的幕府都出现了招人难的局面。

    郑云鸣处理幕僚问题的拖拖拉拉到了最后连马上要启程面圣的魏了翁都难以忍受了,他亲自为郑云鸣挑选了几名得力的人才来充实幕府。

    最先抵达襄阳的人就让郑云鸣大吃一惊。

    “叔谋,这许多年不见,几乎要认不得你了。”徐元杰被卫兵引着进入都统司的偏厅的时候,那熟悉的大嗓门又让郑云鸣想起了当年在真德秀门下向学的时光。

    那时候郑云鸣被送到真德秀门下不久,还是总角幼童,那时候学堂上负责宣布事项的就是这位大嗓门的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