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制作与上架

斜线和弦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hucv.com,最快更新东瀛娱乐家最新章节!

    渡边陆替叶昭找到了一支在LIVE HOUSE演出的三人乐队作为伴奏班底,三个人年纪和渡边陆相仿,都是乐器玩了将近十年的老手,虽然都有着正式的工作,只把音乐当成副业,演奏水平却也相当高超。

    毕竟录音棚每小时要支付12000日元,为了节约开支,在正式进棚前,五个人先找了一处废弃的旧仓库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排练。主音吉他手是叶昭,节奏吉他手是乐队的主唱,一个姓田中的瘦高个儿,贝斯手姓冈崎,手臂上纹着栩栩如生的青龙纹身,鼓手姓高田,是个打鼓的时候都要抽烟的老烟枪,至于渡边陆,虽然本职是贝斯手,但在接触贝斯之前,他最先学的乐器是钢琴,所以这次的键盘手就由他来担任了。

    为了迁就三名乐队成员的上班时间,正式进棚的时间定在了晚上八点。

    位于代代木的Submarine录音室,是和阿波罗唱片有着固定合作关系的录音室之一。这间录音室规模不大,装潢也比较简单,最醒目的标志就是大厅里挂着的披头士乐队《yellowSubmarine》(黄色潜水艇)的巨幅海报,也是这间录音室名字的来源。

    这支临时凑起的乐队班底,在两天的磨合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默契,录制伴奏带的过程里配合的还算不错,而他们对两首歌的编曲提出的一些意见,也让叶昭受益匪浅。当伴奏带录制完毕,叶昭问起渡边陆请这支乐队的花费准备付账时,渡边陆摆摆手:“钱的事就不用谈了,我跟田中他们哥几个都是多年的老朋友,一块到居酒屋喝几杯这份人情就算过去了。”

    伴奏带录制完毕后,叶昭又耗时十小时完成了歌曲的录音,之后的工作就要交给录音室,由他们完成最后的混音和母带制作。

    关于唱片封面,叶昭也早有准备,在前身的相册里,有一张他在湘南海岸度假时拍摄的照片,波光粼粼的海面,浪花扑上沙滩,而他就坐在沙滩上,面向着广阔的大海。虽然只拍到了他的背影,但用来做单曲封面却恰到好处,毕竟这是一张夏日单曲,而说到夏天,主角当然应该是大海了。

    随便在街边找了家打印店把照片拷贝了一下,稍微调了调色调,改了改尺寸,叶昭便把它拿去交给了阿波罗唱片。到此为止,叶昭就把他能做的事都做完了。

    母带制作完成,经叶昭验收无误后,合同即将进行到最后一步——联系印盘厂进行批量印刷,之后再经由阿波罗唱片公司的铺货渠道,把制作好的单曲送到东京圈内的唱片行进行销售。而叶昭,也要把剩余的款项补齐,除了应该支付的60万日元尾款之外,还有共计18小时的录音室使用费二十一万六千日元加起来算一算,录制这张单曲整整用去了他一百万零六千日元之多,不但花光了那笔奖金,还倒贴了六千日元。如果不是荒川和史给他打了个折扣,渡边陆又友情赞助了乐手,他这点本钱还真不够折腾的。

    顺带一提,鉴于RB的著作权法,CD只要进行制造就会产生版税,而不是卖出去以后才会产生版税,所以即使是这两千张CD,在默认退货20%的前提下,仍要支付给叶昭80%也就是一千六百张CD的版税……当然现在也拿不到就是了。

    一周后,这张单曲的生产全部完成,并预定于6月22日发售。说是22日,由于ORI榜统计的都是前一天的销量,所以实际上,在21日那天,这张单曲就会正式上架,而作为歌手和制作人,叶昭也提前一步拿到了成品。

    拆掉塑封膜,打开CD盒,里面除了一张小巧的8cm光盘之外别无其他,就连歌词也是印在了CD封面的背面,不过当时的8cm单曲,基本上都是这个简洁的配置。

    8cm碟片这种诞生于80年代末的东西,直到90年代末宇多田光掀起12cm单曲改革之前,都是RB乐坛的主流,它小巧的外观不仅便于携带,相比方形的12cmCD,它也更加节省材料,极大地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假如这次叶昭印的是12cm的单曲,在印盘的费用上还得多付将近三分之一的钱。

    不过8cm单曲虽然优点多,但却有着一个大缺点:容量小,它仅能容纳四首歌。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音乐商法横空出世,无法跟上潮流的8cm单曲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看着这张里里外外几乎都由他一手包办的单曲,叶昭一时感慨不已,他为这张单曲付出的心血,对它寄予的厚望,堪比望子成龙的父母了。

    从唱片公司那一共拿到了十张单曲,叶昭在东京没什么朋友,所以也就只是给了渡边陆一张、帮他伴奏的乐队的三个人每人一张,又通过邮寄送给藤井夏美一张,其余的他就自己收着了。

    6月22日那天发售的单曲里,最引人瞩目的当属TRF的《Boy Meets Girl》和DEEN的《瞳そらさないで》(请别移开你的视线)了,前者是小室家族的得力干将,后者是BEING旗下的当红炸子鸡,可以说,这一周的火力点基本都集中在了这两支乐团身上,唱片行也无一例外,在一进门最显眼的地方摆上了他们的CD,并且在店里播放他们的歌曲。

    至于叶昭的单曲,自然是跟着一堆名不见经传的歌手的单曲一起,被放在唱片行不起眼的角落里了。90年代虽然是CD销量的黄金时代,几个搞笑艺人做节目组成临时组合都能卖个几十上百万张,可这也不代表随便什么人都能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分到一杯羹。

    1994这一年,不算演员、偶像、模特、搞笑艺人,仅仅只是歌手出道的人就超过了300组,见多识广的唱片行工作人员甚至都不会去确认这些杂牌艺人的唱片名字,只是机械的履行着职责把它们摆上货架而已,至于这里面会不会飞出一条金龙,那并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

    对有自己的唱片公司和事务所的歌手来说,每当他们发售了新曲,公司都会给他们安排打歌一条龙服务,从上电视番组到进行杂志专访,乃至于为他们安排小型的LIVE演出或者街头表演,极力保证他们在宣传期的曝光率。而像叶昭这样的地下歌手,想要翻红,可以依靠的除了被电台节目选中之类的可遇不可求机会,也就只有歌曲本身的口碑了。

    这也是为什么地下歌手在取得一定知名度后往往都会争取转为主流出道的原因,尽管地下歌手在音乐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唱片分成也更加可观,但在宣传和曝光率方面却得不到任何保证,一旦拿不出好的作品,很快就会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