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云叶飘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shucv.com,最快更新大明:我成了皇长孙最新章节!

    眼看着朱雄英这架势,那是真的想要一口气直接就将这新盐法给说出来,但这么重大的事,就算是朱标,那也是不能一锤定音的。

    于是一行人苦笑,齐齐地朝着乾清宫而去,就连那些奴才,也都被朱标给带到了殿前。

    乾清宫里,朱元璋正在召集六部议事,看到这个阵仗,朱元璋也很是疑惑。

    “标儿,你们这是?”

    这两人咋回事?瞧着这架势,好像是出了什么大事,难道…?

    “雄英,你跟父亲说吧,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

    说着,朱标就将自己视若珍宝的小布包给小心翼翼地掏了出来,很是慎重地将布包展开,向朱元璋展示着。

    “这是什么?”

    看着布包中精细的粉末,朱元璋很是疑惑,看着标儿这个样子,难道是什么珍宝不成?

    “父亲,这是细盐!”

    “哦,原来是细盐啊,那这有什么稀奇的,难道东宫里缺盐吃了?这些奴才是干什么的,竟然敢克扣你东宫的精盐?”

    “不是的,父亲,这细盐是雄英在那些盐山中弄出来的!”

    朱标想要镇定一点,可是这种事情,他实在是镇定不了,那可是盐啊,而且还是从毒盐山之中提取出来的细盐啊!

    “什么?!毒盐?!什么时候毒盐这样细白了?你们怕不是在唬咱吧?”

    “爷爷,千真万确,这得确是孙儿在毒盐山之中提纯出来的,跟宫里御膳房里使用的精盐一样。”

    “一样?!!”

    宫里的精盐,那可是贡品,要是这盐山中的盐也能像精盐一样,那,这代表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来,咱尝尝!”

    朱元璋声音都有些颤抖,竟然激动地想要自己品尝一样。

    “陛下,陛下,您贵为天子,九五之尊,怎么能随意地品尝?”

    朱元璋身边伺侯的王充听到朱元璋的要求,那真的是头皮发麻,这东西到底怎么样,那可是谁都没有尝过的,要是真有什么,朱元璋一下子被药倒了,那到底算是谁的?

    虽然朱标这个太子朱元璋很是看重,小小的他就被认命为太子,甚至未来太子的声望,朱元璋那是想尽了办法扶持,可以说,对于朱元璋来说,不管是谁当皇帝,只要还是自己朱家子孙就行。

    可对于宫里伺侯朱元璋的这些老宫人来说,太子与皇帝还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宫里的地位,荣华富贵那可都是仰仗着皇上的。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不仅仅对于前朝朝堂里的文武百官们来说,对于这些伺侯皇上的宫女,宦官们来说,那也是一样的。

    新皇登基后,一般也就是把宫中年长的宫女换掉,补充一些自己人进来。

    很多关键位置的女官会有变动,在新皇登基之前,他身边就有一堆贴身丫鬟。在登基后,这些丫鬟就“鸡犬升天”,到宫中成为女官,各自带着小团队。

    历史上,还有一些变态的殉葬文化,大明就有好几个这种奇葩皇帝。

    朱元璋病死后,留下遗诏,让自己的40多个嫔妃殉葬。其中有些嫔妃,还为朱元璋生育过子女。

    朱元璋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儿,他的后代连着好几代都学他:

    明成祖朱棣死后,殉葬的嫔妃多达30多个;

    明仁宗朱高炽死后,殉葬的嫔妃有5个;

    明宣宗朱瞻基死后,殉葬的嫔妃有10个。

    所以,其实皇宫生活还真的不好混,以前还在电视上看到明朝挑选什么朝天女。

    朝天女,光看这个词汇的话,并不觉得有什么,毕竟朝天在古代,那是一步登天的代表,但实际上,选为朝天女其实就是半只脚踏入了棺材。

    这里的“朝天女”便是殉葬女,主要人员便是皇帝生前未曾生育的嫔妃以及宫女们。

    人殉制度自古有之,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就存在,除了人殉之外,还掀起了一股厚葬之风。在当时,殉葬的可不仅仅是女人,皇帝最倚重的大臣,最喜欢的东西,以及最宠爱的妃子,统统都要打包殉葬。

    一旦被选为“朝天女”,从表面上来看,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不单单本人从级别上面能有一个质的飞跃,而且家里面的父兄以及后人还可以享受世袭官位。

    可就算这样悲惨的身份,也不是说谁都可以选为朝天女的,其中的挑选要求那还是很严格的。

    毕竟这些朝天女大多都是后宫之中没有生育或者是伺侯皇上,皇上用惯了的宫女。

    后妃与宫女的挑选,那可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女的就可以,这些人那都是朝廷百官的女儿。

    原则上来说,只要是为非作歹,明朝存在一天,他们的后人就可以世袭为官,堪称祖祖辈辈的铁饭碗。

    谁要是被选为“朝天女”,最忧伤的是本人,私下窃喜只有她的父兄以及侄子们了,因为父兄以及后人们的铁饭碗,是要靠“朝天女”本人用生命来换。

    这也是为什么后宫之中的女人要费尽心思得到皇上的宠幸,生下一儿半女,这不是因为他们对于皇上有多爱慕,而是因为这一儿半女关乎着他们后半辈子的身家性命。

    在后宫之中,母凭子贵,没有一个女人能够保证自己可以一直受宠,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为皇帝生下一儿半女,那么对于她来说,后半生基本就稳了。

    因此,后宫中的竞争往往会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嫔妃们会使尽浑身解数去争宠献媚,从而产下一儿半女。

    如果运气不好,一直到皇帝去世都没有生下龙子,那么她们就极有可能被选为“朝天女”,去为皇帝陪葬。

    之所以这个残忍的制度提出来还能被一代代推行,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老皇帝与新皇帝都太自私。

    这项残忍的制度,一直持续到朱祁镇时期才被彻底废除,或许正是因为朱祁镇被俘虏又被幽禁,从而让他对生命产生了敬畏,如果是早年的朱祁镇,我想他也不会去主动废除这项制度。

    至于那些宦官,最好的结果就是被放出宫荣养,更多的还要从底层开始,一步一步慢慢地赢得新皇的信任。

    “爷爷,让王总管尝一尝也就够了,这东西也是刚做出来,孙儿这也不知道其中的杂志有没有排除干净。”

    瞧着王充这不放心自己,防自己像防狼一样的态度,朱雄英也觉得气不打一处来:

    这人什么意思啊,难道是认为我会加害皇爷爷不成?就朱元璋那费尽心力培养朱标,支持朱允炆的样子,像是一个会忌惮太子的皇上们?

    对于朱元璋,朱雄英那是很佩服的,自古以来,或者说在古代封建帝制下,只要有君主就会有太子。

    古代,奉承的是家天下,而家天下那就代表着君主必须在自己的直系男亲属找继承人。

    此时,皇帝和作为接班人的儿子成为了天敌,即使他们父子间关系再好,也不可避免的,同样不以任何人意志、道德、感情为转移。所以对于太子,第一顺位是君臣,然后才是父子。

    因而每个皇帝为了自己死后,太子继任时能压得住朝堂上的官僚,能保证皇权不会落入他人之手,就得趁着自己在位时,竭力培养他的威信,为他扶植相应的心腹集团——东宫制度。

    东宫设置的官员几乎完全效仿朝廷,东宫的官员跟太子同气连枝,太子顺利即位,东宫各官员被提拔重用。

    如此一来,又有个弊端了:强大起来的太子成为整个国家的第二权力中心。

    皇帝爸爸居高临下惯了,对至高无上权力的欲望只会有增无减,这是当权者为了掌控权力的一种贪婪。

    可儿子势力强大了,老子的身体却是一天比一天孱弱,儿子和老子两人之间的势力可以抗衡了!这搁谁身上谁不膈应呢?

    所以大多数皇帝对这种情况的常规操作就是:另外扶植一个或几个儿子给予超过寻常皇子的大权,有意无意挑动让他们互相争斗,这样就不能对皇帝自身造成威胁了。

    父亲亲手让几个儿子一起争夺皇位,真不愧是帝王无情。

    可朱元璋与朱标这两父子,那真的算是自古帝王之中的奇葩了。

    当然,一切的自信都源自于自身的强大。

    朱元璋与其他帝王很不一样,因为他是一步一步从底层爬上来的,并没有什么显贵的身份。

    能被称为千古名君,朱元璋那是有他自己的强大的。

    而朱元璋之所以这么放心自家儿子,一方面是自身实力极强,城府极深,一切尽在掌握中,另一方面,太子朱标,天性善良,毫无野心,是一个难得的仁人君子,所以老朱在自己掌控全局的前提下,要全力培养朱标,为明朝新任君主铺平道路。

    所以,他不仅不怕太子势力过大,为了能让儿子顺利地登基,朱元璋还四处搜罗人才塞进东宫,将那些武将的女儿们塞给朱标。

    比如逝世的太子妃常氏,那就是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之女,更别说她的那些哥哥们,那一个个都是英武异常,在军队之中很有威望。

    这都是朱元璋一手支持的结果。

    朱元璋不仅在武将之中给朱标铺路,对于文官,朱元璋那也是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小小年纪,那就跟着朱元璋身边听政。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作为千古第二明君的朱元璋,实在没有什么多少真正需要朱标帮忙的地方。

    绝大多数情况下,朱标只是静静地坐在朱元璋身边,倾听着军政会议上的一切。

    千万莫小看了这倾听。

    对于朱标来说,是开始对朝廷的重要事物,对朝廷的主要文武大臣本身,开始了如指掌。真有什么预料之外的变故,他随时能够接手朝廷。

    对于朝廷的文武大臣来说,则是开始习惯于这位少主在朝堂上的存在。

    一个统帅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是计谋!

    论计谋,谁能超过张良、刘伯温?但他们不是统帅。计谋再高,一谋士而已。

    更不是武功!

    常遇春武功倒是高了,但他位还在邵荣、徐达之下,更别提和吴国公朱元璋相比了。武功再高,一猛将而已。

    最重要是威望。

    唯有能让麾下绝大多数人认可其统帅的地位,才能真正将众人拧成一股绳,将自己的意志化为集体的意志,无往而不胜。

    增长威望有很多办法。

    可以用君权天授的欺骗来获取威望,可以用金银财物的收买来获取威望,可以用杀戮镇压的恐吓来获取威望,可以用不断取得胜利的激励来获取威望……

    但是,最稳妥,最坚实获取威望的办法,就是习惯。

    日月亘古长存,人们早已习惯。那么,这日月,自然而然,就有了相当的权威。稍微风吹草动的日食月食,就能引起人类的极大不安。

    在大明朝臣们都习惯于那个朱元璋身边默默倾听的少年郎的时候,朱标的威望也在慢慢增长。

    缓慢、坚定,而又势无可挡!

    历史上,朱标也确实是做到了,但不知是天妒英才还是怎么样,朱标这个大明开国太子,这个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被朱元璋悉心调教的太子,竟然三十多,还没登上那个高位看过风景就撒手人寰了,就这样让大明少了一个千古仁君。

    纵观上下五千年,朱标不但是地位最稳固的太子,也是最得人心的太子。朱元璋脾气暴躁,这些跟着他打江山的人,又都是些大老粗,有时候难免触怒于他。每次,都是朱标从中化解,保全了不少人。

    尤其是那些武人,武人打仗扞不畏死,但是只要闲下来就难免惹是生非。

    像东莞伯何荣他们这样的武将们,以前是连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不放在眼里的,动辄骂娘,惹急了操刀子直接冲进人家府邸。

    若不是太子朱标眷顾他们军功在身,多次求情,只怕早就被洪武皇帝宰了祭旗。

    要是朱标能顺利继位的话,想来大明的走向应该会不一样的。

    而对于朱允炆这个建文帝,朱元璋那也算是做到了一个仁至义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