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shucv.com,最快更新网络母题: 戏剧影视文学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最新章节!
论及2012年的中国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无疑成为最大的赢家。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所著的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电视剧由郑晓龙导演,孙俪、陈建斌、蔡少芬等人主演,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该剧是一部宫廷情感大戏,注重描写后宫女人的真实情感,剧中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凝结了千百年来无数后宫女子的缩影。2012年3月26日,《后宫·甄嬛传》已经在安徽卫视、东方卫视播出,收视率连续一个多月排在同时期冠、亚军。
一直以来,宫廷剧似乎都是电视剧的宠儿。从20世纪的《武则天》到现在的《后宫·甄嬛传》,宫廷剧已然成为收视率的保障,即便是品质如所谓的湖南卫视自制宫廷剧《宫》、《宫锁珠帘》、《步步惊心》云云,也受到了观众的青睐。然而,如《后宫·甄嬛传》一般掀起收视**的清宫戏在近年来实属罕见。
1.成功策略之一: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保证相当数量的收视群体
“媒介即信息”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传播学上的提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网络已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媒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17日在北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2011年新增网民55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可观的数字背后隐藏的是一个时代下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各种可能性,网络迅猛的发展势头同时给网络文学的生根发芽提供了富饶肥沃的土壤。
在中国,真正走红于网络的第一部小说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网络还不是众人可及的年代里,《第一次亲密接触》给读者讲述了一个男女主人公网恋的故事,并且故事中渗透着韩剧式的凄美爱情。男主人公“痞子蔡”通过网络聊天结识女主人公“轻舞飞扬”,经过几次愉快的网聊之后,他们决定见面,见面后两人都对对方颇有好感,但是,女孩患有先天性疾病,将不久于人世,爱情没有创造生命的奇迹,最终,轻舞飞扬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痞子蔡。小说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在那个网络并没有普及的年代里,小说的语言充满了网络用语中的生活气息(也可以说是一种“痞气”)和幽默风趣,如小说里阿泰的恋爱理论,以及“见光死”、“恐龙”、“青蛙”等网络用语。小说的走红使得《第一次亲密接触》受到电影制片人和导演的青睐,同名电影于2000年被搬上银幕,陈小春、舒淇、张震担任主演。大批《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粉丝带着对于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的幻想走进影院,验证他们心目中的主人公与陈小春扮演的痞子蔡和舒淇扮演的轻舞飞扬的差距。虽然电影没有迎来似网络小说般的喝彩,但其票房也能够做到差强人意。两年后,屏幕上出现22集电视剧版《第一次亲密接触》。文学与戏剧、影视的微妙关系一贯如此,小说走红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电影、电视剧,甚至舞台剧。可以说,《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改编是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电视剧之滥觞,到2011年11月8日《失恋33天》上映达到**。《失恋33天》根据鲍鲸鲸的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一个女孩在失恋33天之内找到真爱的故事。导演腾华涛携文章、白百何在2011年“光棍节”再施“吸金**”,创下了上映三天票房过亿的奇迹。由此,网络小说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被认为是一个现象而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后宫·甄嬛传》便是在这股浪潮中向我们奔涌而来。
西格尔认为:一本畅销书的读者可达百万,如果是最畅销的书,则可达四五百万。一出成功的百老汇舞台剧可有一百万至八百万观众,但一部电影如果只有五百万观众,则被视为失败之作。如果一部电视系列剧只有一千万观众,它就要被停播。电影和电视剧必须赢得巨量观众才能赢利。小说的读者和舞台剧的观众档次较高,所以它们可以面向比较高雅的市场。它们可以重在主题思想,可以写小圈子里的问题或采用抽象的风格。但是如要改编成电影,其内容必须符合大众的口味。
影视的商业属性决定作品必须首先是盈利的,考虑到电影、电视的制作成本,我们也可知其中的缘由,一部电影投资300万便是小成本影片,而小说,尤其是网络小说则可以说是“零成本”,于是,受到读者青睐的小说便理所应当地成为电影、电视剧改编的强大素材库。
《后宫·甄嬛传》属于网络连载小说,早在电视剧投拍之前,该小说已有一批固定的粉丝追随。阅读网络小说是一个更为个人化的行为,而看电视则可能是全家人或几个人共同完成的行为,因此,从文字到影像必须做某些取舍以适应不同传播媒介所带来的差异。互联网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平台,在百度贴吧、豆瓣等热门网站皆有关于《后宫·甄嬛传》的跟帖、留言,读者对于《后宫·甄嬛传》的讨论不仅增加了网友对于该小说的关注,同时,为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提供了某些良好的建议。对于小说的喜爱使得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广受期待,电视剧也因此保证了相当数量的观众群体,为收视率作出应有的保障。
此外,网络写手都是相对名气较小的作者,相应地,他们所得的酬劳也较少,从制作的角度出发,为作品最终的盈利作出多一重的保证。
2.成功策略之二:剧本精雕细琢,人物丰满生动,台词华丽精美
剧本乃一剧之本,剧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影或电视剧的成败。《后宫·甄嬛传》的剧本可谓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精良之作。雍正在位期间的史实是每一位关注中国历史之人皆知的事实,而其生前身后所留下的种种疑团也客观存在,如乾隆帝弘历生母之谜、皇后下葬却以贵妃之礼处置等。所谓“故事已经讲完了,重要的是怎样讲”,《后宫·甄嬛传》讲给观众的是一个众人皆知的故事,而编剧却巧妙地将每一个人物以及每一件奇事都进行了合理化安排。
在合理化的过程中,编剧不免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之下,进行素材的重新整合。一部电视剧最为核心的内容在于人物,只有观众认同于剧中人,才能得到高收视率的回报。《后宫·甄嬛传》的编剧无疑是塑造人物的高手,这也成为该剧成功的最大原因。
先从该剧的配角说起,就说全剧最先丧命的福子。她是皇后指给华妃的宫女,只因在早起帮华妃梳头时不小心拉痛了华妃的头皮而招致杀身之祸。宫女福子无疑是一个功能性的人物,编剧只是将福子的死作为一个“引子”,其真正的含义则是以下四点:第一,以福子的死表现华妃专横毒辣,塑造华妃的人物性格;第二,借此事彰显华妃在后宫的地位,同时,影射出华妃在皇帝心中的分量;第三,以福子的来历指射华妃与皇后的关系,她们之间争风吃醋、不睦已久,自然地,新晋入宫的答应、贵人们就要选择一派亲近;第四,福子被丢入井后,为甄嬛之后发现死尸埋下伏笔,正是因为甄嬛亲眼看到福子的尸体,才使得甄嬛故意称病半年,从而延后了她与皇帝见面的时间,也正因此,入宫许久未见皇帝的甄嬛才会不知皇帝是何许人也,给皇帝提供了骗她说是果郡王的合理性,再往下延伸便是甄嬛对果郡王的情愫。
宫女斐文亦是一个功能性人物,在甄嬛生产过龙凤胎后,斐文听接生嬷嬷的话打开窗户散去房间里的血腥气,导致甄嬛打冷战,皇帝因爱惜甄嬛而责罚斐文致使她怀恨于心,后经皇后离间,加之祺贵人生事,斐文便成功地被塑造成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甄嬛一句“静白、斐文,杖毙”结束她苦短的生命。就如安陵容所说,“在这后宫里,谁不曾狠毒过”,斐文受到责罚也不过是为后面温实初与龙凤胎滴血验亲提供了一个人证。
通常来说,如福子和斐文这般功能性的人物是不会受到观众太多重视的,之前的宫廷剧中,宫女太监虽多,也只是拍大场面时的“群众演员”而已,但在《后宫·甄嬛传》中,编剧却巧妙地在小角色的身上着意设计了些许戏份,将他们的功能性发挥到极致,使一个人物的某一个行动关联尽量多的内容,除了福子和斐文,这样的角色还有康禄海、小印子、静白、佩儿等,曾有人说时下年轻的编剧们忽略了金戈铁马、沙场争战的英雄气概,但这般细腻精巧的叙事技巧也是恢宏的叙事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说到后宫中的三千粉黛。齐妃是三阿哥的生母,而三阿哥又是雍正的儿子们年纪最长的一位,齐妃虽已过了花容月貌的年纪,但其地位尊贵可以想见。但是,她却偏偏是个傻乎乎的妃子,任凭皇后拿她做枪使,最终落得个上吊自尽的下场。然而,在她的种种恶行之下掩盖着一颗母亲对儿子无私奉献之心,其中蕴含的伟大母爱令人动容。话虽如此,在皇宫那般尔虞我诈的环境中,单纯的齐妃终败给工于心计的皇后,也只能得到母子俱损的结果。
再说端妃,她是用她的一生爱着皇帝,并对孩子有一种弥补性的同情与怜悯。
她年轻时曾受托于皇上与太后,将一碗滑胎药送给华妃,事发后,华妃因记恨端妃而强迫她喝下一碗红花,之后,端妃失去生育能力,伤及身体以至于长年卧病不起。
端妃处处谨言慎行,一直在寻找报仇的机会,但是,当她面对曹贵人所生的公主温宜时那种怜爱令所有观众动容,一个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女人对于孩子的渴望真诚质朴。
太后曾说过,后宫的女人多得像花,而华妃则是最为艳丽的一朵。华妃虽专横跋扈,也不失可爱。她对于皇帝执著的爱情是其他的嫔妃所无法企及的,皇帝对于华妃的宠爱也是有目共睹的。华妃的悲剧在于她的痴情换来的并不是皇帝全心全意的爱情,而是对于她的欺骗。华妃至死方知她始终没有怀孕是皇帝的旨意,特意赏赐她的“欢宜香”正是阻碍她怀孕的利器。华妃自尽前的那一句“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啊”令人泪下,此时此刻,没有人再斥责华妃的毒辣,只有对一个可怜的女人的同情。
《后宫·甄嬛传》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人性的闪光点,能够被观众所认同的就是她们身上那些可爱又可恨的地方,齐妃有齐妃母性的光辉,端妃有对孩子的怜悯,华妃有对皇帝的执著爱情,而皇后则是众人皆有的对权力的渴望,每一个人物之于观众的都只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于是,观众认同于这些女性角色,也容忍了她们的即便是恶毒之极的行为。
《后宫·甄嬛传》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台词中引用古诗词之处比比皆是,“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温和从容,岁月静好”等都像是一首首复叹的调子吟唱在整部电视剧中,温婉动人的气息萦绕在观众周围。台词的精妙之处不止在于对于古诗词的借用,还有人物对话中彰显出的编剧功力。比如,崔槿汐被释放出慎刑司后,槿汐与祺贵人的一段对话精彩至极。槿汐在祺贵人指责甄嬛“上梁不正下梁歪”之时出现,槿汐首先指责浣碧天凉没有为甄嬛加斗篷,若是冻坏了娘娘皇上该心疼了,槿汐首当其冲的提及皇帝来压祺贵人的气焰,之后再还击祺贵人对于甄嬛的指责,层层递进,终将祺贵人逼到无力还击的地步。《后宫·甄嬛传》的台词令人感觉置身其中,考究的对白彰显其文化底蕴,成为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收视成功的保障。
3.成功策略之三:大演员搭配小艺人,相得益彰
在一个图解的时代里,大家似乎都认为读图的方式才是最完美的呈现,然而,当一部热门的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时,却常常会招来骂声。究其原因,不外乎文字的抽象性和图像的具象化之间的差异。当读者阅读文字时,他们通过抽象的文字接收信息,并在自己的脑海中构想具象的画面以及人物形象,当小说被搬上银幕或屏幕,观众往往会不自觉地将银幕或屏幕上的固化的形象与自己的设想作对比,各人的品位差异则是给观众带来不悦之感的原始动力。于是,各种对于由文学改编而来的影视剧作品招来颇多非议。
当下的影视圈似乎有“明星中心制”的倾向,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是否卖座与演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时下的营销模式也将片中的明星列入关键的要素之中。
于是,明星——更准确地说是公众人物——已然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当一位明星扮演某个角色时,观众更多联想到的是公众人物本身,思维定势驱使人们首先去思考这个人是否具备他所饰演的人物的特质,由此,启用明星作演员必须相当慎重。
比如当年的《建国大业》及《建党伟业》都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是其“全明星”的阵容令人咂舌。
《后宫·甄嬛传》不同于以往的宫廷戏的地方在于,之前的宫廷戏中的女人除太后外,似乎都处于同一个年龄段,而甄嬛身边的女人们则有皇帝还是王爷的时候便成亲的皇后,还有在王府时还比较得宠的丽嫔,侍奉多年的欣贵人,还有活泼可爱的淳常在。扮演这些角色的演员皆为年轻演员,她们的演技可圈可点,虽是新人,却为电视剧增添色彩。
《后宫·甄嬛传》的成功策略之三便是该剧的演员除孙俪、陈建斌、蔡少芬外皆是名不见经传的艺人。片中最重要的三个角色用号召力较强的演员来饰演,保证了该剧的收视率,尤其是蔡少芬的加盟,也可保证港台地区的部分收视率。《后宫·甄嬛传》中的华妃虽不是戏份最重的角色,无疑是最抢眼的角色,她的妩媚、她的狠毒、她的肆虐、她的哀愁都在演员蒋欣的一颦一笑中尽显无疑。请一位没有太大名气,又没有过多经验的演员来扮演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绝对是一种突破,而蒋欣出色的表现也是导演在选角上绝对的成功。新人的身份消解掉了观众对于明星的既定的判断,于是更容易将角色塑造得鲜活生动。
在网络小说风靡的年代里,影视剧改编已成为必然,精良的制作才是保证品质的基础动力,即便有强大的观众群体作为保障,也必须用心去完成创作。作为观众,我们期待更多如《后宫·甄嬛传》一样优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