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shucv.com,最快更新血染江山最新章节!
第二十一章灯会
汉帝国,平衍之战胜利后,皇帝为庆祝胜利,向出离国贵室彰显武功,所以办了一个隆重的典礼。
根据汉国传统,每逢重大节日,所有地方都要张灯结彩进行庆祝。
慢慢的,庆祝就演变成了灯会佳节,不论是庆祝胜利,还是皇帝祭天,甚至新皇登基,都在洛京挂满灯笼。
每逢灯会,整个洛京烛光宣天,夜亮如昼,一片喜气。
百姓也乐在其中,尤其小孩子们淘气,趁这个机会,出去偷点灯油,成群结伴,到野外玩耍,倒也颇为自在。
所谓与民同乐,与天同庆,就是此意。
而花灯、灯树等也随着朝廷、百姓的重视,而逐渐变得花样百出,极具特色。
太子刘锐在整个平衍之战都毫无亮点,典礼正是他大出风头,挽回颜面的大好时机,所以得胜的消息刚传到洛京,他就在太子宾客宋阳的建议下,聚集了洛京城内所有的能工巧匠,要做一颗,举世无双,天下罕有的巨大花灯!
他要挽回颜面,压过风头正劲的刘秀。
刚刚扳倒二弟刘钊,决不能再让刘秀分去权力,成为他成皇登基的障碍!
他要趁灯会之际,借花灯的由头,做一件大事。
太子的花灯十分巨大,高有一丈,宽更辽阔,即使还未完工也能一窥它的宏伟,里面可以同时安放成百上千根蜡烛,一旦点亮,将会让它周围亮如白昼!
而且里面还设有机括,巨大花灯中专门安置了可以容纳一人的空隙,里面放有机关,可以让花灯自由转动,变换颜色。
夜间,转动之时,五颜六色,瑰丽无比。
果然,这盏花灯还没面世,便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议论刘秀平衍大战的声音,果然小了很多,整个洛京城全在讨论太子花灯。
就等盛会那晚,一睹它的风采。
时间如东流逝水,飞速而去,再不回头。
眨眼之间,典礼之日便来临了。
这一天,街道上人流如织,百姓纷纷涌上街头,宽广的道路两旁满是摆摊卖灯卖花烛的商贩。
甚至还有些手巧的赶工制作了一批缩小版的“太子灯”,里面也有机括设计,可以同时在里面放六盏灯,机括转动,五颜六色,中间晶莹剔透,特别好看。
这种灯自然大受欢迎,不到一个时辰,所有的“太子灯”便被抢购一空。
店家捂着鼓鼓的钱包后悔万分,恨不得回到过去,多制作一批。
而朝廷为了普天同庆,下令将延续已久的宵禁解开,允许百姓晚上出来赏灯游玩。
一时之间,天下一片欢乐祥和气象。
到了傍晚,天还没有全黑,许多地方就已点燃了灯火,各个场所都是大门洞开,任由出入,偶尔有几个差爷进出,也是例行检查,防止走水。
整个洛京城一片洋洋喜气,热闹非凡。
人们终于从汉蜀景云一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开始享受平衍大战胜利之后带来的喜悦,开始陶醉于太子灯给他们带来的期望。
繁华盛世,莫过于此。
即使是夜晚,由于放开了宵禁,街道上也是人流如织,往来不绝,拥挤不堪。
晚上更是热闹,卖花灯的小贩纷纷拿出自己最好的手艺来,当街叫卖,甚至还有现场制作,现买现卖的,更是吸引了不少人。
大街小巷,不论男女,俱都沉浸在这大胜之后,难得的喜悦之中。
当然,人多免不了第三只手,但是官差巡查不断,人群中身着便衣的也有不少,以至于这些“君子”刚一得手,即将逃跑的时候,就被差爷拿下。
然后就是喝骂痛打之声,传了过来。
人多,热闹,也杂。
时间渐晚,天色终于暗了下来。
百花齐放,百灯齐开,一派姹紫嫣红。
大家不约而同的朝皇宫前的广场上赶去,那里矗立着今天盛会上真正的主角,甚至风头盖过了刘秀大胜的主角:太子灯!
----
当晚,皇宫中,御花园内。
在这个可以浓墨书写的日子里,皇帝开宴,宴请帝国权臣,各国使节、出离国特使以及皇亲国戚。
与民同乐,普天同庆。
所有人脸上都挂着和煦的笑容,仿佛每人都是真心为汉国这可能扭转局势的一场大胜而欣喜万分。
御花园内,灯火通明,花灯从花园中一直延伸到宫外,三灯一人,严防走水。
烛光与明月争亮,皇帝向苍天宣权。
只有靠近皇帝龙椅的一盏大灯,尚没有点燃。
就在众人交头接耳,互相攀谈,聊花灯,聊平衍大胜不亦乐乎之时,只听皇帝身边的顺公公尖锐高声突然响起:
“皇上驾到!诸臣接驾!”
所有人在瞬间起身,面上灯火光亮之处,皇帝龙椅方向,跪了下来,俯首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汉皇帝刘庄一脸喜色,朗声笑道:
“诸位请起!”
又是山呼海啸:谢万岁!
似乎大胜影响了心态,皇帝脸色红润,精神矍铄,身体好了不少,看样子病好了不少。
人群中,太子刘锐的眼里,意味不明的光芒一闪即没。
皇帝待百官起身之后,站了起来,早有太监呈上火折子。
皇帝走到那盏未点的灯旁,伸手将它点起。
一触即亮,大好兆头!
皇帝哈哈大笑,百官群声高呼万岁!
皇帝回头,看着群臣特使,笑道:
“今日举国欢庆之日,朕和诸位同赏花灯,共庆佳节,以庆祝帝国繁盛,卫国胜利。今日在这灯节佳日,各位痛饮欢畅,不醉不归!”
说完,端起面前酒杯一饮而尽。
众人听后齐齐欢呼,纷纷举杯痛饮。
一派君臣同心之盛景。
只是,在暗处,在人们不关注的角落。
平衍之战最大的功臣,刘秀安静的坐在那里,酒杯在手却未饮下,静静的看着群臣喝彩,百官争宠,沉默不语。
“殿下好像有些心神不宁?”
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刘秀吃了一惊,急忙回头,只见总督罗霍从后面走到刘秀身边,拉开一张椅子,坐了下来。
刘秀点头致意,向罗霍笑道:
“罗将军说笑了,我正在聆听陛下教诲,怎么会心神不宁。”
罗霍目光一闪,随即笑道:
“是老臣失言,殿下莫要挂怀,说起来灯会结束不久殿下就要离开洛京,戍守平衍,整顿暗影军,殿下在洛京可有未了事?可以找老臣帮忙,老臣责无旁贷。”
刘秀心中一凛,罗霍有向他示好之意,他心中念头急转,怕是试探,思虑良久,有了计策,于是摇头笑道:
“倒有一事想问罗将军,此事压在刘秀心中颇久,一直不曾释怀,想向将军问个清楚。”
罗霍微笑道:
“殿下请说。”
刘秀刚要开口,瞥眼只见众臣纷纷起身向皇帝尽吹捧之能事,还有人在吟诗颂扬平衍大胜,只是没有一个人想出寻找得胜的那个将军,那位皇子,那个拼命守城的刘秀。
只因他根基不固,地位不稳。
他摇了摇头,向罗霍歉意一笑,道:
“那我就不避嫌了,罗将军,您贵为帝国总督,统领征伐大军,身经百战,几无败绩,为何景云一役败得如此惨烈?”
罗霍面有惭色,垂首叹道:
“是老臣无能,遭此败绩,无话可说。”
刘秀听后,目光一闪,失望之色一闪而过,口里却道:
“原来如此。”
他似乎有些许不甘心,笑了一笑,对罗霍道:
“罗将军,你说蜀国在景云一战中大获全胜,本应乘胜追击,即使我大汉根基深厚,有足够兵力守御边境,但割地之事定是难以避免,可蜀国却毫无动静,只要了我国的一个公主和亲,您有何看法?”
罗霍冷笑一声,淡淡道:
“其实殿下问的是同一件事情。”
刘秀“哦”了一声,道:
“请将军明言。”
罗霍抬头望着包围在太子身边的那一群人,即使隔得远了,也能够看到太子刘锐高大的身影不停地前仰后合,似乎和别国使者聊得十分开心。
他点了点,道:
“殿下,老臣不是厚颜无耻之人,景云战败本应以死谢罪,现在苟活于世,是不甘大汉帝国就此沉沦,老臣怕陛下百年后,帝国后继无人,任人欺凌!”
他指了指太子身边的那些使者,摇头道:
“这些使者明着是来庆贺帝国胜利,可是他们心里哪里有半分喜悦之意,帝国平衍一战,大胜燕军,周边莫敢妄动,再过几年国力复苏,他们哪里会高兴的起来?别看他们脸上笑容满面,心里可是恨不得我们死呢。”
说完,他苦笑一声,没头没脑的说道:
“老臣景云之败,虽罪在自己,但太子殿下亦有不小‘功劳’,老臣今日厚颜来找殿下,是因为殿下您......”
话音未落,只见刘秀轻轻的摆了摆手,不让他说下去。
就在这时,从他们左侧传来一个女子轻柔的声音:
“这位可是大名鼎鼎的三皇子殿下么?”
两人转头看去,那一刹那,似乎整个花园都失去颜色,所有的声音都静止了下来。
只见一个十分艳丽的女子,面容姣好,皮肤雪白,细看之下相貌和汉人略有不同,她身着外族服饰,在人群中亭亭玉立,微笑开口。
刘秀听是问他,唯一错愕,急忙站起,讶然道:
“我是刘秀,不知小姐您......”
那个美艳的女子往前一步,看了刘秀一会,微微笑道:
“我叫拓跋玉,是出离国长公主,听闻此次殿下您在平衍之战中,领导敝国暗影军为汉帝国立下大功,听众人说您年少有为,所以我忍不住就来看看,今日一见,殿下果然是英雄少年,真是好风姿。”
说着,她低下了头俏生生地行了个礼,行动举止,颇有风范。
哪里有一点所谓蛮族粗野之气。
刘秀不敢怠慢,连忙回礼。
站在一旁的罗霍皱了皱眉头,这个拓跋玉来的很不是时候,自己已经将话说的十分,就差刘秀表态了。
他心里很不痛快,又不能有所表现,坐立不安。
又见她气度举止中大有贵气,就是帝国刘颖公主,神态动作中贵气都不及她,心中又添困惑。
罗霍皱了皱眉头,正疑惑间,却听见刘秀向拓跋玉问道:
“殿下谬赞了,不知公主找我何事?”
拓跋玉轻掩其唇,微笑道:
“殿下您太谦虚了,平衍一战,殿下您胆识过人,以新兵抗强敌,以少兵破众敌,实在是百年一见的将才,而且殿下更能放弃百年隔阂,主动和敝国交好,说动父皇出兵,布局深远,让人佩服。”
罗霍听后皱了皱眉,忍不住道:
“说动贵国出兵之事,不是陛下所为么?难道?”
拓跋玉诧异的看了刘秀一眼,对罗霍说道:
“刘秀殿下在罗将军景云之败以后,就亲临敝国,和敝国皇帝长谈一夜,以开放通商为条件,说动陛下出兵,难道,殿下没有说过么?”
罗霍惊疑的看了刘秀一眼,没有说话。
刘秀笑道:
“我去贵国,是父皇安排好的,公主这么说,是想让罗将军疑我么?”
说罢看了罗霍一眼,正色道:
“公主过奖了,如果没有父皇应允,我哪里有那么大的权力,开放百年关禁,平衍一战,我也是一时侥幸,守城的功劳大都是卫王殿下的。”
说着,手一指正和太子交谈的刘弘文,“若不是他带兵及时赶到,我的所有计谋也无从谈起,公主将所有功劳都按在我头上,我可担当不起。还有,公主在找我之前,最好事先和太子打个招呼,才不会失了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