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shucv.com,最快更新[清]顺治之路最新章节!
顺治二十二年元月二十一,摄政王多尔衮病逝,享年五十四岁。皇帝在他的尸体边枯坐了一天一夜走出来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异常平静。
辍朝三日后,皇帝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两白旗旗主换成多尔博,由于多尔博年纪小,重要的事情还是要交给皇帝自己来处置,也就是,变了个方法,将两白旗收拢到了自己手中。
接着,他又接手了多尔衮暗地里的势力,并毫不客气的将他们安插到各个部门中去,然后还亲自出席了各国来访使臣的欢送会,态度和蔼举止得体,让一干提着心的大臣们齐齐松了口气。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的这口气松得太早了。顺治二十二年三月初五,皇帝下旨,要追封摄政王多尔衮为皇帝,并要求全国以帝崩的礼仪来服丧,自己也要守孝三年。
朝廷上下为之震动,只有后宫的布木布泰和仁娜正式放心了——皇帝越是冷静,她们越是不安,现在皇帝开始胡闹了,她们反而觉得,正常的皇帝回来了。
礼部满尚书祁彻白和汉尚书沙澄联名上书,表示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的确,摄政王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功劳还没有大到足以追封为皇帝这么厉害,更何况,摄政王这个职位是超品,前无古人的,要如何料理他的丧事,礼部会拟一个条陈出来。
他们的折子当场被皇帝摔了回去,福临阴沉着脸,道:“朕欲追封摄政王为皇帝,葬于皇陵之中,天下子民需得为他服丧,你们只要拟个庙号出来即可。”
他的脸色实在不好看,谁都不敢多说话,纷纷拿眼睛瞄御史们。偏偏这些御史一个个的跟桩子一般眼观鼻鼻观心,彻底死机——赫御史前车之鉴不远,这个皇帝丝毫不怕坏了名声丢了面子,管你是不是御史,该杀一样杀。
福临环顾一周,见没有人再提出反对意见,终于满意了:“就这么定了。礼部三天内拟出庙号,叔父的葬礼不能简便,礼部给条陈。”
这下没有人敢轻视了。福临是个出了名的小气皇帝,但他在摄政王身上绝对舍得花钱。摄政王喜欢打猎,光是猎鹰就有上千只,皇帝还不停的给他添砖加瓦,凡是有人进贡了雄骏的猎鹰,就统统往摄政王府里送,结果导致摄政王府光养鹰的下人就有百多号人。这就算了,皇帝还拨了大把银子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让摄政王夏天的时候去居住避暑。京城里的摄政王府更是修建得美轮美奂,几乎可以和皇宫媲美,甚至有的地方比皇宫还要辉煌。曾经有御史上书,参摄政王府逾越,却被皇帝置之不理。
礼部不是傻蛋,第三天送上了庙号“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请福临定夺。福临万分不满,使劲的往上加美好的词语,最后弄出个超长的“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武慈孝神圣敏敬义皇帝”来,并不允许礼部的“成宗”,一定要称之为“成祖皇帝”。
满清贵族们面对这个被追封的皇帝庙号,空前的统一起来。中国人为了面子是很容易争个头破血流的。追封成皇帝就算了,居然还要称之为“祖皇帝”,这让人情何以堪!“祖”这个称呼是能轻易用的吗?那是开国皇帝才有的殊荣好吧!皇上你这样,把武皇帝成吉思汗和你真正的阿玛皇太极置于何地?
更何况,当年多尔衮执政的时候,是得罪了不少人的。虽然他退休之后这种事情少了很多,可人都是记仇的,当时就有人想借皇帝的手报复回去,结果毫无例外的被皇帝给削了。现在要追封多尔衮为“祖皇帝”,那些人自然不会乐意。
汉臣们就更别说了。本身他们投靠了满清,就是一件被人唾弃的事情,好在皇帝也是通情达理的,没有强令剃发也没有将满汉分界严重。可以说,他们对福临是很有信心的。可现在皇帝实在是过分了。摄政王本身和太后就有些不清不楚,在他们看来皇帝对这种现象不管不顾,就非常的有失体统,不过蛮夷嘛,就不要多计较了,汉臣们很大度的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追封摄政王为皇帝就不行了,还是“祖”,和皇太极相提并论,这是让皇太极死了都变绿啊,是大不孝啊!
于是,炮轰开始。
大臣们极力反对将多尔衮册封为“成祖皇帝”,表示,如果皇帝坚决这么干的话,宗室们就去哭太庙,满臣们就去发动所有还活着的劳苦功高的老祖宗齐齐上朝,汉臣们就集体发动语言攻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争取将皇帝给说动了。
与此同时,大批宗室妇人们也递牌子请求进宫见太后和皇后,无一例外的表示皇帝的做法太疯狂了,希望太后和皇后能够劝阻住他。
平心而论,布木布泰和仁娜对皇帝的做法并不反对。在布木布泰心里,多尔衮就是天下第一的英雄,就是比皇太极强,封他做皇帝理所当然。而在仁娜心里,表哥就是对的,表哥说叔父要怎么追封就应该怎么追封,别人多嘴实在太讨厌了。无奈,那些宗室妇人们大部分都是从草原上来的,都是蒙古人。面对蒙古人的时候,太后和皇后都不得不有耐心。
皇帝出乎意料的坚定。不管谁上书,就是不允许。想要去哭太庙的,随便去,朕批你们的假,不过等你们回来你们的位置被谁顶替了朕就不管了;那些想要仗着辈分高功劳高来劝的,随便说,朕就当做耳旁风;至于那些啰啰嗦嗦的,朕没这个时间听你们瞎唠叨,全部给朕站到大殿里,不间断的说上三个时辰才能回家。
皇帝你堕落了!这种暴君的做法你是从哪里学会的?大臣们欲哭无泪,有几个颇有骨气的,开始更为激烈的反对。
喜塔腊济兰,人如其名,很是书生意气,深受汉文化影响,是难得的满人中以科举出身的。福临很器重他,对他也很是客气,任命他为礼部侍郎。济兰义正言辞,写了一篇长长的折子,谴责了皇帝这种一意孤行的做法,又讲述了古往今来那些明君的贤良之举,还隐晦的批评了皇帝一意孤行,对待忠臣态度恶劣,同时又带了一两笔多尔衮的功过,表示皇帝给多尔衮摄政王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已经够了,追封皇帝什么的,绝对是过分。
福临面无表情的听他背完了全文,淡淡的扔下几个字:“喜塔腊氏济兰,意图谋反,灭族。”
全场死一般的震惊。谁都不相信皇帝居然能这么睁着眼说瞎话,将一个一心劝阻的忠臣说成是反贼。这下连坚定的皇帝党明珠、索额图、廖侠等人都受不了了,齐齐跪倒求情,济兰仰天长笑,大声道:“我欲与心望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说完,一头往一旁的柱子上撞去。
廖侠跳起来去拦,只是阻了一阻,济兰血染大殿,倒在地上,奄奄一息。也就是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所有的御史们,汉臣们,一起出列,声泪俱下,请皇帝收回成命,就连多尔博都站了出来,替阿玛谢过皇帝隆恩,顺便为济兰求情。
福临也不说话,黑洞洞的眼睛一一的在这些人身上扫了过去。他的动作迟缓,却给人一种莫名的压力,不管是谁被他这种眼神看到,都不由自主的打个冷战,原本许多想说的话再也说不出来,只能伏在地上,希望皇帝能将自己变成背景。范承谟和岳乐离得最近,同时在心里浮现出一个大不敬的想法——皇上疯了。
“喜塔腊氏灭族,或者追封摄政王为成祖皇帝。朕让你们选。”
毫无感情的声音响起,轻飘飘的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却又好似石头一般,压在众人的心头。喜塔腊族虽然不是满洲八大姓,可也是满人啊,经过长期的联姻,和满族其他姓氏或多或少都有些亲戚关系,谁能愿意他们被灭族呢?
索额图反应最快,飞快的给佟国维使了个眼色,两人跪爬半步,大声道:“成祖皇有功于社稷,功在千秋!”
其他人也逐渐明白过来,只好顺水推舟,同意了多尔衮的追封事宜,福临的脸上露出一个阴恻恻的笑:“朕的叔父要大葬,开皇陵。”
迈出了第一步,再迈出第二步便方便了许多,这个意见没有听到任何反对的声音。多尔衮的庙号就此定了下来,礼部的最高事务就是拟定他的葬礼步骤,至于其他的,谁也没有胆子再去猜测。
果然只有失去的才会让人觉得珍贵。再也没有人说多尔衮的半句坏话了——当年有摄政王在,皇上但凡有些发疯的苗头,摄政王就会及时的掐灭,而现在,只能求上天保佑了,济兰虽然保住了一条命,额头上的伤口还在流血呢!
作者有话要说:
嗯,筒子们,明天女生节快乐!
苦逼的某溪还要去开会,要谈判...